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推动儿童餐市场从“将就”走向“讲究”,不仅是餐饮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在消费领域的生动实践
据媒体报道,如今儿童餐已成为不少餐饮店的“标配”,也成了家长在外带娃就餐的便捷选择。然而这些看似“量身定制”的儿童餐背后,却藏着不少隐忧。例如,市场上不少儿童餐只是成人餐的“缩量版”,存在营养搭配不合理以及高盐、高糖、高油等问题。家长以为选择了专门为孩子设计的餐食,实则孩子吃下的可能只是一份“将就”的饭食。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摄入是否均衡影响其身体健康状况。经常食用高油、高盐、高糖的儿童餐,容易导致儿童肥胖,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过早接触重口味酱料,还容易让孩子对清淡食物失去兴趣,进而影响其未来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状况。此外,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会导致儿童营养不良,影响其免疫力和生长发育。
儿童餐市场存在隐忧,背后有多重因素。从市场层面看,一些餐饮企业推出儿童餐更多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为了吸引家庭消费群体,餐饮商家将重点放在餐食外观、附赠玩具等方面,而对营养配比等关键环节反而忽视。从标准规范角度看,当前我国儿童餐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餐饮场所儿童餐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使得市场缺乏明确指引和有效约束。从消费端看,家长虽有关注却缺乏专业的营养知识,在选择儿童餐时容易受商家的各种营销策略影响。
推进儿童餐市场规范发展,需从标准制定入手。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儿童餐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明确儿童餐的营养成分、烹饪方式、食材选择等方面的要求。例如,规定儿童餐中蔬菜、水果的占比,限制高油、高盐、高糖菜品的使用,鼓励采用蒸、煮、炖等健康烹饪方式等,为商家提供明确的指导。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日常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进行约谈、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还应公示曝光,通过刚性约束倒逼企业规范经营,让标准真正从“纸面”落到“餐桌”。
商家与家长的“双向发力”也很重要。餐饮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摒弃“重营销轻质量”的思维。通过与专业营养师合作,加强内部培训,让厨师和服务人员熟悉掌握营养知识,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设计菜单。同时,应增加信息透明度,标注营养成分、食材来源等信息,保障家长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对家长而言,也应提高自身认知,在外就餐时不要只看“颜值”,更要关注营养搭配和食材安全,对不符合标准的儿童餐坚决说“不”。
推动儿童餐市场从“将就”走向“讲究”,不仅是餐饮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在消费领域的生动实践。当儿童餐能够饱含科学营养的匠心而非急功近利的商业算计,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更让家长安心、放心。
(陈长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