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南全域铺开国家平台应用试点,师生共享“数字课堂”
海岛智慧教育这样打造
“老师,我想试试。”“快看,色块拼接在一起了。”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六弓乡中心学校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学生们通过指尖操作,将两个分数块拼接起来,分数加法得以直观展示。“因为缺乏教具,原来上数学课的时候,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校党支部书记李立新说,“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以后,上面的动态几何工具、3D数学模型等形式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课堂专注度和成绩都有了明显提升。”
这样生动的教学场景和变化,是海南全面深化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应用试点工作成效的缩影。2024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平台全域应用海南省试点工作。以此为契机,海南充分发挥试点省份“先行先试”作用,围绕“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目标要求,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大力推动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海南省五指山市番阳中心学校利用国家平台资源开展“双师课堂”,进行科学学科教学。学校供图
高位推动
筑牢教育数字化底座
走进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加茂镇南茂中心小学,崭新的多媒体教室里,智能黑板、投影仪等设备一应俱全。“以前上课网络卡顿,一节课要中断好几次。现在通过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千兆光纤到校、百兆光纤到班,在线课堂流畅度大大提高。”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春天告诉记者。
“自2024年起,省领导定期召开教育数字化专题会议,对国家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致研讨。”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南将教育数字化转型视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引擎,以高规格、强力度的政策“组合拳”,为国家平台试点工作保驾护航。分管省领导担任组长,教育、财政、网信、通信管理等部门协同作战,每月调度工作进展,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我们将教育数字化工作写入部省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将教育数字化转型纳入重点工作。”
在资金与基建方面,海南不遗余力,将中小学校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纳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计划投入3.72亿元,为全省920所中小学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
“除了省级、县级财政投入,我们还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校园数字化环境,现在即便是最偏远的乡村教学点,也能流畅接入国家平台。”王春天说。
如今,海南全省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设备焕然一新。
三沙市永兴学校通过深化应用国家平台开齐开好全部学科课程,让学生们在同步课堂上与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的学生同上一堂课;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希望小学借助国家平台组织开展“线上红色文化之旅”,让学生通过国家平台的虚拟展览,参观全国红色纪念馆;陵水黎族自治县积极开展基于国家平台的“双线交汇”教学模式探索,薄弱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我省基于国家平台开展‘双师课堂’,累计开课10万余节,惠及近35万名学子,推动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资源融通
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海口市琼山区三门坡学校在国家平台试点工作推进中取得了喜人的进步。“在充分利用国家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学校九年级学生中考平均分提高了53.37分,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潘超高兴地说。
依托国家平台,海南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海南频道,构建起丰富的教育资源宝库。“在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标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精品课的海南特色和海南学情。”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资源开发部主任伍海云告诉记者,国家平台的教育资源遴选标准非常严格,要确保其科学性、适配性和趣味性,“学科类的精品课在制作和遴选时,会考虑课程适应的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分A层和B层来进行筛选;劳动类和特色类精品课重点突出海南自贸港建设、‘红绿蓝’德育体系、航天科技、国际交流等内容”。
目前,国家平台4500课时课程资源落地海南电视端;海南频道已汇聚超100万条本地特色资源,涵盖教学管理、学科学习、素质拓展等领域。“我们接入47个教学应用工具,实现与国家平台‘用户通、应用通、数据通、资源通’,为全省师生提供全方位优质教育资源保障和全流程的智能服务。”海南省电化教育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赵赞甲说。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海南基本形成了全域全员全流程深度应用国家平台的良好局面,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效应也逐步显现。海口市海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楚英告诉记者,该校“牵手”教育集团成员校,推动基于国家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以智助管、助教、助学、助评、助研“五位一体”智慧校园建设,“除了以此带动三门坡学校成绩提升,海口市第十六小学、海甸小学六年级合格率也分别提升了10%和8.94%,集团校整体教学水平实现跨越式进步”。
“省级也在牵头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典型应用场景培育计划,选定海口、三亚、文昌、东方、保亭5个‘以智助研’示范区,遴选130所培育学校,征集36家社会企业、23个智慧教育教学工具。”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师资培育
激活智慧教育动能
教师是国家平台落地的关键。如何推动教师会用、常用、用好国家平台,充分发挥国家平台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海南的探索取得了扎实成效。
“我们组织了近300场国家平台应用全员覆盖培训,累计参训超35万人次,全省平均每位教师培训超2次。”赵赞甲介绍,“培训不仅教老师们操作平台,还分享了很多互动教学案例,帮助他们将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参加培训后,我学会利用国家平台筛选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家校共育,为孩子们构建了丰富的音乐课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吊罗山乡中心小学音乐教师万兴远说。
此外,海南以国家平台为依托,举办海南省教育技术论文、教师教育教学数字化评比、国家平台应用能力大赛及案例遴选等活动,展示教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正向激励的优势,激发教师创新活力。“一年来共收到各组织单位推荐的参赛作品19816件,来自全省各级学校参赛教师超5.6万人次。”赵赞甲说。
在教研方面,除要求各学科教研活动要充分利用国家平台,海南省在2025年寒假期间开展了基于国家平台的“万师大备课”线上智慧教研活动,全省共9.6万名教师参加,占全省教师人数的65%。“这有效推动了国家平台的深化应用,同时加强了教师经验交流,提升了教师数字素养,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教研氛围。”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孙自强介绍。
除了省级师资培育,海南还指导学校将实际需求与教育教学产品功能紧密结合,让“小试点”服务“大试点”。“学校创新构建国家平台‘144’应用模式,推进国家平台常态化应用。”定安县新竹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冬妮向记者介绍,通过多级常态化培训、教研及比赛等活动,全校教师基础技能过关率达到100%,“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2024年学校学业质量监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县下达目标,较2023年度平均分提升了15.6分”。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国家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建设海南全域智慧教育试验区、智慧教育岛,为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南经验’。”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报见习记者 王柳芸 通讯员 吴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