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运动须从小时候抓起,坚持不懈。体育不仅“野蛮体魄”,而且“强大心灵”。在辽宁省大连市培根学校3000多名毕业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少年们蓬勃向上、全面发展、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
晨跑不辍 1300公里背后的成长轨迹
晨练是培根学校校园一道动人的风景。晨跑少年矫健的身影、轻盈的步伐、坚毅的眼神,恰如那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光辉灿烂。
培根少年跑过了春夏秋冬,跑过了四季轮回。据体育老师估算,一名从培根学校毕业的孩子,只晨跑一项,六年下来即围绕操场跑过6900多圈,约合1300多公里。
培根学校的晨跑,经历了“齐步跑”到“自由跑”的变革。“错峰跑”解决了因拥挤而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留出最外圈给“飞毛腿”解决了个性需求问题,规定了各年级晨跑底线圈数并由“跑友”相互提醒解决了跑步数量问题。
基本问题解决后,要攻克的难题是:如何让每一个孩子会跑、能跑,进而享受奔跑。为此,“晨跑课程、晨跑活动”应运而生。体育老师从专业角度训练孩子跑步姿势、呼吸方法;班主任在班队会播放科学运动知识视频;学校电视台介绍“跑步小榜样”克服困难、爱上奔跑的故事;校体育馆外墙的LED电子屏上显示可以读秒的时间,让孩子了解自己奔跑的速度,设定奔跑的目标。
此外,培根学校还开放晨跑,让家长走进校园欣赏、鼓励孩子晨跑;开展“彩虹跑”活动,让四年级的彩虹哥哥姐姐带领一年级的彩虹弟弟妹妹共同奔跑;开展“一起奔跑心向党”跨学科活动,在奔跑中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艰辛……认知的提升、亲身的体验、活动的参与,让孩子们慢慢感受到奔跑的意义和美好。
“前两个月我一直在设定目标,超越自我:我要再多跑一圈,每圈要跑快几秒。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我坚持下来了,我战胜了自己。”一名学生这样描述他的跑步历程。对他来说,现在奔跑更多是一种享受,“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一只大鸟,在蓝天中飞翔,头上是金灿灿的阳光,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四季流转 赛事体系构建成长舞台
儿童天性喜欢运动,喜欢比赛。如何设计丰富的体育赛事,发挥比赛的育人价值,达到以赛促练,以赛激趣?如何提供更多的运动场地、运动器材,方便学生的运动,满足个性化需求?
多年来,培根学校按照时间顺序设立体育赛事“四大赛季”,分别为“运动会”“小篮球赛”“小足球赛”“小马拉松赛”。随着四季流转,在每个季节孩子们都有期待,每个赛季的赛场上都上演着精彩对决,接续的赛事体系成为孩子们成长的舞台。
培根学校的体育比赛,首先考虑的是“面向人人”,而不是少数“体育能手”的展演。运动会要全员参加,除了集体项目外,每个人至少有一个个人项目。“小马拉松赛”是对晨跑的一种延续,一种驱动,人人参与;“小篮球赛”中,无论是男女生,还是低中高年级,每个人都是篮球队员,每个人都有所在的球队,全校共有120多支篮球队。学校认为,比赛贵在参与,参与才有体验,有体验才有成长。
为了让比赛相对公平且有可观赏性,各种比赛在赛事设计上均有考量。所有的比赛都在同年组之间进行。运动会个人竞赛项目设为A、B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申报项目与组别。在运动会上,广播里常会这样播报:“下面进行的是×年级男子B组200米决赛”;“小马拉松赛”设计为6圈、8圈、10圈等级别(200米跑道),学生自行申报所跑圈数。其中,“小篮球赛”是四大赛事中持续时间最长,最受孩子欢迎的比赛。为让孩子们在比赛中充分体验、充分成长,避免“一赛定输赢”的局面,比赛采取循环赛制,进而保证每个球队都能打上多场比赛,在持续两个月的比赛中,过足篮球瘾。
除了“四大赛季”,为满足更多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在每周的特训课中开设了各种体育课程,如排球、乒乓球、武术、击剑等,供学生选择。学校还设计了丰富多彩的“体育个人挑战赛”,如“一分钟计时定点投篮”“连续踢毽子”“连续颠球”等十几项比赛。凡是创造纪录者都会拍照留念,连同所创纪录公示于“体育挑战赛纪录榜”中。学校还成立了篮球、足球、排球、长绳、健美操等校队,组织学生参加区、市、省级的各项比赛,为少年们搭建更广阔的成长舞台。
比赛是精彩的,令人激动的。但如何“以赛促练”,让运动成为日常,成为习惯?为了方便孩子们运动,学校竭尽所能提供更多场地、更多资源。除了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外,学校因地制宜安装了十几个高低不同、能满足不同年龄段的篮球架,以及十几个小足球门,二十几张乒乓球台、十几条爬绳,还购买了不同型号的篮、足球共计数百个,为孩子们的常态化运动提供了保障。
以比赛为驱动的体育课程设计,使“学、练、赛”一体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融合,践行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中“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
强大心灵 热爱运动带来长远影响
走进培根学校,很难看到“小胖墩”,孩子们个个身体匀称,筋骨结实,面容红润。课间的操场上,到处是运动的身影,奔跑的、打球的、跳绳的,孩子们个个身体敏捷,活力满满,阳光自信。对此,培根学校校长狄红表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唤醒孩子的精神,而要想唤醒孩子的精神,首先要唤醒他的身体。”
体育运动唤醒了孩子的身体,也唤醒了孩子的大脑,唤醒了孩子的精神。培根学校一直以“激发生命潜能,唤醒生命活力”为育人目标。而唤醒一个人的生命力,首先要唤醒他的身体。一日之际在于晨,从晨练开始,孩子们自由奔跑,奔跑后自由地参与各种运动,孩子们的身体是舒展的,笑容是灿烂的,精神是昂扬的,这种精神状态开启了蓬勃的一天。
体育运动塑造了“野蛮之体魄”,也塑造了“健康之心灵”“健全之人格”。孩子在比赛中的成长更全面、更多元、更深刻。在激烈的对抗中,敢于拼抢;在落后的情况下,决不放弃;在领先的局势下,不骄不躁;面对强大的对手,毫不示弱;面对裁判的误判,服从尊重……在比赛中如何面对输赢,超越输赢,着眼成长,一直是班主任关注的核心问题。篮球赛季中,班主任似乎比体育老师更忙碌,领队和技术指导的工作已交给家长志愿者,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观察孩子、引领成长上。
“在比赛中有非常多的成长契机,教育契机。一个孩子一场球赛都没有投进一个球,并不是他打得不好,而是他在防守上尽职尽责;一个孩子一场球都没有一次投篮机会,但你会发现他这场球敢于拼抢了,他比以前勇敢了,这就是进步。”一位班主任说。
同时,班主任越来越感受到比赛对孩子心灵与人格塑造的意义。一位班主任的分享引起大家共鸣:“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情境中,孩子的情绪是非常真实、深刻的。此时的教育不用长篇大论,只需要轻轻点拨。毕竟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学会合作,在拼搏中才能学会拼搏,在输赢中才学会输赢。我对‘体育也是德育’这句话真正理解了。”
培根学生的运动发生在每一天,小学六年养成的运动习惯已经渗透到孩子的血液中。毕业学子谈及在培根学校时的体育运动,觉得对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影响都很大:初高中、大学学习很紧张,但只要有锻炼的的机会,就不会错过,“脚步很自然地走向了操场、体育馆”;因为热爱运动,交际圈扩大了,生活更有乐趣,“运动成了工作之余最重要的爱好,在运动中交到了很多朋友”。(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