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有网友发现,某“求职者”在BOSS直聘上应聘时表达露骨,相关截图引发热议。事件发生后,平台方第一时间封禁涉事账号。
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7月29日,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经查,尹某杰(男,28岁)为发泄个人情绪,在某招聘APP上注册网名‘王某香’的账号,盗用某社交平台2名网络博主个人照片,并虚构‘某广播电视台主持人/DJ’、‘播音主持专业’等履历,编造低俗虚假内容,引发大量网民关注。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尹某杰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当前,网络生态治理工作持续深化,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假冒身份的违法动机具有多元化特征。出于个人情绪化目的的造谣,相比于以牟利为目的的谣言,更具有偶发性,需要互联网平台加强风控系统识别水平,也需要多方合力共同发现造谣者,制止谣言传播。
此次事件中,尹某杰为“发泄个人情绪”盗用照片假冒女性进行求职。近期的另一起案件中,网民锁某为“泄私愤”,在某短视频平台王某的直播间内虚构女性身份,多次发布关于王某及其家人的造谣言论。
另一方面,低俗信息的传播呈现跨平台、隐蔽化特征。类似低俗等信息损害了短视频、电商、社交、招聘等平台正常生态,且形态不断演变,并常跨平台传播。
事实上,互联网平台一直在加大对低俗信息的管控。微信视频创作安全中心近日发布公告,对部分多人直播(团播)存在低俗违规行为的账号,视违规程度分别予以相应处罚,情节严重者将永久封禁账号。
招聘平台方面,BOSS直聘也连续四年公示涉嫌性骚扰的违规用户,对于相关个人及其所在企业,予以顶格处罚。
互联网并非谣言与低俗的藏身之地。平台要持续加强审核、完善举报机制,斩断不法行为的蔓延路径。广大网民也应擦亮眼睛、及时举报,筑起全民共治的防线。有关部门依法加强监管,推动形成长效治理机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必将营造更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邱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