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部分,对“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作出重要部署,具体包括“深化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合作”“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学术联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系列指数和报告”等。近年来,我国高校作为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服务国家战略、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实践,彰显了新时代的教育担当。从本期开始,高教周刊将通过4篇系列主题文章,呈现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治理中的多维贡献,希望激励更多高校以实际行动响应《纲要》要求,推动中国教育智慧与国际治理深度融合。——编者
创建一个国际教育组织,绝非高高竖起一根漂亮的旗杆,而是为了搭建更具公信力、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
创建教育类国际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类教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项永续发展的长远事业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作出重要部署。设立教育类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全球重要教育中心的应有内涵,也是我国高校肩负的时代使命。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团队主动对接全球教育治理需求,创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UNESCO-TEC,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于2021年正式运行,4年来发挥自身国际化平台优势,传播教师教育经验,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1
顺应国际需求
开启国际组织创建之门
在世界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的进程中,人类的认知探索需要和全球治理挑战成为国际组织产生的历史根源与重要契机。无论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是国际学术联盟、教育团体,都应以国际社会的重大需求为创建目标。
同样,中心的创建也源于特定国际需求。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以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为己任,团结协作,推动全球发展事业不断向前。会上,联合国193个成员国通过了《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该议程包含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四个为“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同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该文件提出,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关键是要培养足够数量的高质量教师。中心的创建正是把握了这一历史机遇,及时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巨大需求,以“无辩论”方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的批准。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将人类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国不仅要相互依存,更需共商共建与共享。我们相信,中国高校能够在各自擅长领域发现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标准制定、伦理维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区域需要,创建教育类、学术类国际组织,从而参与解决全球和地区问题、推进科学进步与人类和平发展。
2
深耕学术专业
筑牢国际组织创建之基
中心创建于2017年,并于2021年正式运行。在此之前,上海师大团队已经开展了十多年的国际组织研究,参与了国际大型教育测评,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组织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团队教师从1995年起陆续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国际合作项目。例如,远赴战火未灭的柬埔寨,参与该国战后高等教育重建,设计柬埔寨乡村中小学发展方案。2008年,出版“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丛书”,开创了我国比较教育学科的新领域。
创建国际组织,关键是要让团队获得国际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认同。除了发表国际教育研究报告,出版外文专著,发表英法文论文,扩大国际影响,团队还积极参加大规模国际教育活动,在国际比较中确立中国教育地位。例如,团队组织参与了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09年测试。PISA的测试结果引起了世界瞩目,在全球65个国家/地区中,上海5000多名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领域获得了全球第一。
2013年,团队还参加了“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和由世界银行发起的“教育成就提升的系统评估”(SABER)。这两大旨在揭开教育“黑匣子”的项目显示,上海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行政效率都名列世界前茅。上海教育因此成为各国探究和学习的对象,上海师大团队也顺势而为登上了国际舞台,成为上海发展经验的提炼者和中国教育故事的传播者。
3
赢得国际认可
铺就国际组织创建之路
上海师大团队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赞誉。团队17名专业成员都曾应邀作为国际专家赴各国讲学、咨询和评估。
2014年,上海师大团队应英国政府邀请,作为中方组织协调机构,开展“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英国政府出资近亿英镑,全额承担中英教师交流经费,上海师大团队则承担研究与培训工作。8年间,800多位中英教师互访交流,2万多位英国教师参与了上海教师在英国组织的“教研组活动”和“示范教学”。应英方要求,团队翻译的上海数学教材在英国出版,走进了上千所中小学课堂。通过团队的专业指导和英国教师的研究学习,英国学生在PISA和“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趋势调查”(TIMSS)等国际大型教育测试中的数学成绩迅速且大幅上升,获得了英国政府、社会和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团队在英国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长篇文章《上海的秘密》;世界银行出版了《上海如何能做到:来自世界顶尖教育体系的经验洞察》;团队还应邀在美国出版了《上海教师专业发展》等多部研究报告与专著。这些都为中心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国际基础。
4
服务全球教育
彰显国际组织创建之责
创建国际组织不易,实现国际组织的持续发展和功能更难。中心正式运行4年来,已经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教师报告》等多份全球教育文献的编制,为40余个国家的教育官员、校长、教师等5000余人提供了线下培训研修,派出专家为英国、中亚四国、东南亚多国,以及巴西、苏丹和坦桑尼亚提供技术支持。我们不仅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培训与决策咨询,还通过TALIS项目为OECD成员国中的发达国家提供教育研修和合作研究平台。
我们深知,创建一个国际教育组织,绝非高高竖起一根漂亮的旗杆,而是为了搭建更具公信力、影响力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各国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国际交流与经验分享;增进各国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以造福人类;编制各类国际标准、开发公共产品;为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决策咨询、先进技术和教育资源。通过上述作为,在合作交流和专业服务中,传播中国教育经验、增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亲和力与塑造力。
创建教育类国际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类教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项永续发展的长远事业。中心将坚守初心,高质量履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赋予的四大职能——知识生产、能力建设、信息交流与技术支持;以全体中外同事的智慧和行动,打造“全球教师教育的服务提供者、标准制定者、研究中心和资源管理中心”。
(作者张民选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