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山东理工大学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号召,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大力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为地方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构建改革机制
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同行
为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学校科学规划,严谨布局,构建了层层推进、权责分明、脉络清晰、高效流畅的改革机制,确保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之间的融会贯通。
学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教学技术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等一体化改革,全面系统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并配套出台了《本科生学业评价实施办法》《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教学名师评选与培育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性制度文件。校院两级选聘专家成立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团队,负责对改革方案的细化、落实等进行指导,进一步明确、细化改革目标和路径。学院层面每年召开一次教学专题工作会议,举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校院两级定期开展教学院长、系部负责人、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研讨培训,充分激活和发挥学院基层教学组织在资源建设和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建机构、定政策、推项目、抓落实”的四级递进运行机制。
搭建多维支撑平台
精准服务与智能互动并进
学校构建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服务、教师发展和智慧教学等维度的立体式教学平台。
一是开展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建立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完善和丰富个性化学习资源。二是构建以云平台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教学平台,建设普及化、常态化的“课程平台+直播互动”线上教学环境。三是通过智慧教育教学中心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知识图谱,建设具有“可获取、可感知、可评价、可管理和强交互”特点的智能学习平台,完成了对学生学情数据的精准采集,形成学生专属的学习数据画像,实现了“教、学、管、评、考”一体化功能。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能力锤炼与经验交流结合
学校制定《山东理工大学教师执教能力提升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系统地规划了从师德师风到教学学术、从课堂教学到课程建设等关键方面的提升策略。
一是推动教师对教与学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学术与科学研究的融合能力,实现教学研究、科学研究、教学创新的相互促进。二是邀请国内外知名教育家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研究前沿和实践经验的讲解。三是依托名师工作室等教学指导专家团队开展教学咨询、理念指导、教学观摩、现场示范等活动;组织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系统化开展各级基层教学组织的教研活动。四是通过研修班、工作坊、产教融合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智慧教学和实践应用等能力,打造“爱教学、懂教学、会教学、好学习”的教师队伍。
打造高阶学习课堂
深度探究与创新实践并举
学校通过实施“学在山理工”的“学法”改革,深入推进数智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和支持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
一是优化本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权、自主权。推进微专业和实验班建设,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度,推广小班化教学。二是在每学期开学和课程开课前、期中考后,分别以专业和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联动的学情分析研讨会,精准识别并确定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以此作为构建教学体系和设计学习路径的核心基石。三是通过启发式讲授、互动式交流、探究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以“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为例,该课程围绕“能力导向、德智相融、数智赋能”的理念,创设了互融互促、两线并行的专业知识“启智线”与“悟道、立志、育心、担任、明德”课程思政“润心线”,构建了“启智润心、仿真赋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药物化学”课程通过“思人、思物、思事和思新”的“四思”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在“导思—自思—共思”的思政三维框架的支撑下,进一步将团队科研成果和企业项目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了项目图谱并开发课程专属智能体,通过引入真实项目案例,支持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实践,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优化师生评价体系
多元评价与持续改进同行
在评价体系改革方面,学校构建了数据驱动、分类明确且多元化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效,又聚焦于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是通过全面收集并分析教学流程中的各项数据,精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教师的教学效能,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与改进策略;以促进和改善学习成效为目标,全面深化以学习成效为中心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二是制定“产出导向”的课程学业评价方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高阶能力考核,实施“非标准答案”“及格基准线”“等级分制”等考核方式改革。三是以改善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改进全周期评教机制,构建强化学习过程管理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改进”体系。四是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借助人工智能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支持教师实时查看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推动课堂教学即时反馈、持续改进。
通过深化关键性改革,山东理工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教学运行机制。近两年,立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0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0项,2万余人次参加了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学生获得国家级别奖励2400余项、省部级奖励6000余项,发表论文317篇,授权专利118项。学校获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改革”获评山东省教育部门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连续3年斩获一等奖,2024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本文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2054]和“能力导向、德智相融、数智赋能——地方高校理工类课程高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Z2023214]阶段性成果)
(陈盛伟 庞秋香 王平 张厚升 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