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在武汉举行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带来的教育变革,共谋新时代经济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指出,此次会议既是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下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系统谋划和全面部署。通过凝练经验、剖析问题,主动对接智能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需求,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学科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为培育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该院副院长钱雪松从经济学院参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情况和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展开汇报。他谈到学院通过修订本科各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质量监控流程、搭建跨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等举措,推动“以本为本”理念落地落实,阐释了本科教育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要进一步做好制度建设和资源整合,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该院副院长孔东民围绕科研育人体系建设提出改革方向。他从定位与特色、改革举措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介绍了学院的科研育人体系,提出可以进一步强化“AI+经济”交叉学科特色,聚焦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方向,构建“智能经济”学科群。同时深化推进“本科生科研导师制”,构建“学术启蒙-科研训练-创新实践”进阶培养链,助力学生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双提升。
党委副书记刘雯雯介绍了学院“三位一体、六维赋能”的实践育人体系。该体系以“红色基因铸魂、专业实践强基、生涯发展引领”为核心,通过社会实践与思政教育、学科启蒙、科研训练等六个维度融合,不断完善学生四年全过程实践育人体系,组织学生在践行各类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助力新时代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
与会者围绕课程体系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师生互动机制等展开热议。
党委书记刘雅然就新时代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与学科前沿动态,科学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统筹规划和布局,并以此为基础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二是在新形势下找准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和关键难点。三是针对学科交叉、产教融合等关键领域形成"一问题一方案"的改革路径。四是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张建华在总结发言时认为,学科发展的核心在于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他强调,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学科必须主动求变。学院将聚焦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经济学科育人体系。针对会上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师生互动机制等问题,学院将建立专项工作方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系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搭建平台,为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聚力前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