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8日下午,“上海智库论坛·‘新发展格局下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指导,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来自上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市教委高教处、上海市教委科研处、上海市教科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部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复旦发展研究院,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眼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建言献策。
此次论坛聚焦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在上海高质量落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供给侧改革,推动高校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讨。
市教育决策咨询委员会原秘书长佘国平、市教科院原副院长张珏、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澎湃应邀做主旨发言。
佘国平秘书长以“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几点思考”为题进行发言。他强调高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需要用系统思维来指导,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机制,保持学科专业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才能既有利于特定形势任务的落实,又有利于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他指出要紧紧围绕新发展格局战略要求,立足上海实际,思考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的同时,注重研究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相应的制度、政策、资金支持和保障,努力提高各类人才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张珏研究员以“战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现状与特点”为主题,按照人才培养的供需关系,形成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的学科专业映射表,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上海和全国主要城市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他强调高校培养战新人才不能简单地强调和依赖现行供需关系,必须分析研判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战新产业分布与发展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整体提升各区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心,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提升博士、硕士STEM专业人才培养比例。
澎湃副教授聚焦“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完善建议”,基于对工程硕博士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了当下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工程博士很难毕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毕业论文要求沿用的是学术学位博士的要求,导致产生非常强的工学矛盾。同时硕士研究生学习发展调查也发现,尽管工程硕士培养特色已初步显现,但特色还不够鲜明,与学术学位人才培养方式趋同的问题仍然存在,建议通过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带土移植”培养,破解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难题。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如何优化上海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更好服务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从不同的角度发表真知灼见。
研讨会最后,复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虹代表会议举办方进行总结。她表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上海高校亟需响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为上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提供支撑。此次研讨会,专家们围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理、逻辑思路、框架举措等进行了深入研讨,视野开阔,既反映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核心思想,也综合考虑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为上海高校学科专业优化布局贡献了智慧和力量。(陈孙延、刘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