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用品质量安全监管,保护儿童和学生健康成长,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2024年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
统计显示,我国有4.9亿多家庭、2.98亿儿童。开展守护行动,是守护亿万儿童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自2019年起,市场监管部门已连续5年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成效显著。而此次守护行动具有更鲜明、更精准的特点,比如,由六部门联合行动,对未成年人用品生产加强源头管控。再比如,抓住关键质量安全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加强部门协作,实行生产、流通、使用安全隐患全链条治理。此外,还将针对新型网红产品、学生相关产品、婴童产品等重点儿童和学生用品开展监管。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红玩具层出不穷,既丰富了玩具市场,也满足了未成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但一些网红玩具存在设计缺陷,给未成年人带来安全隐患,引起家长不安和社会担忧。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总局去年就提出重点关注解压玩具、磁性玩具、弹射玩具、假水玩具、厨房烹饪套装玩具以及盲盒玩具等新型网红产品。如今,强调继续加大力度监管新型网红产品,呼应了民意。
开展守护行动,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追着问题改。应该说,尽管多年治理,儿童和学生用品的乱象不断得到治理,但是,旧问题未彻底根除,新问题又冒了出来。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有力有效措施才能取得更明显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产品生产源头管控,至关重要。为此,要严把生产准入关,严查未经认证或冒用认证证书生产销售的违法行为。一方面,要严防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另一方面则需对流入市场的问题产品严查。从加大流通领域检查力度,到强化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再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每一种监管都不能软。
哪里有问题,监管就跟踪到哪里;哪里问题突出,监管就重拳治理哪里。近年来,城乡接合部、农村和网络销售的儿童用品问题频发,需要加大力度整治,持续整治,确保整治更见效。此外,一些校园周边店铺经常打擦边球,在畸形利益驱动下,对治理阳奉阴违,备受诟病。今年全国两会,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由市场监管总局牵头,联合公安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开展涉未成年人文创产品整治专项行动,对文创企业、校园周边店铺、地摊、网络电商平台等生产销售的低俗文创产品进行集中查处。校园周边店铺距离学生近,便于学生日常接触,更需加强监管,盯住乱象及时清理。
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行动。此前,萝卜刀、激光笔等学生用品存在安全问题。对此,教育部指出,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禁止学生携带不符合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易引起暴力等不良行为倾向的儿童和学生用品进入校园。这一制度安排迅速落地,收到良好效果。
开展守护行动,守护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家庭不能缺席。家长(监护人)及未成年人的质量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守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加浓郁,守护行动才能事半功倍。
守护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良心活”,更是全社会的分内事,不容推卸。实践证明,集中查处一批违法案件,集中销毁一批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的假冒伪劣产品,集中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例,集中移送一批重大案件,就有震慑作用。紧盯儿童和学生用品的质量管理,压紧压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共同强化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隐患全链条治理,才能为孩子成长创设更好的环境。
(作者:王石川,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