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百名学生立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列队肃立,伴随着音响里高扬的《义勇军进行曲》,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尽崇敬与思念之际,更将“爱祖国,爱人民,为着理想勇敢前进”的誓言植入心底。
这里是是天津市烈士陵园。近日,为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开展了思政课“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之“红色政权来之不易”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带领文法学院学生先后参观学习天津市烈士陵园、周邓纪念馆,重温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在鲜血晕染、挫折写就的历史长卷中体悟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
在赵慧玲老师的主持和引导下,全体学生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礼毕,伴随着深情的献花曲,学生代表赵威远、郑康文上前,为英雄烈士敬献鲜花。“我宣誓: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优良传统,感怀祖国烈士,发扬优良品德,做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时代精神的弘扬者,人民利益的拥护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不息。”学生代表张雨晨带领全体学生宣誓,声音之洪亮响彻整个场馆,深刻表达了继承先烈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担社会责任的坚定决心和勇气。
“为何战旗美如画?为何政权遍地红?”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跟随张婷婷老师走进革命烈士纪念馆,深刻感悟革命英烈对党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守护。张老师深情讲述了埋葬于天津市烈士陵园的两位伟人背后的故事,即以己为誓、负任方舟的于方舟和抵制日伪政府的赵天麟为共产主义顽强奋斗、英雄献身的革命事迹,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烈士精神的坚定力量。聆听了烈士背后的故事,卢昱臻庄严献词英烈,谈青春之我寄情伟大之中国。她表示:“烈士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重温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可以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逐梦前行。”
“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王锡森老师和同学们的热闹互动成为庄严肃静的周邓纪念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王老师以“九月来信”“立三路线”和“遵义会议”为历史主线,明确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发展脉络,讲述了红色政权从确立到被认可的艰辛历程,同时也揭示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员胸怀大局、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中国革命和红色政权的艰辛历程让我感受到‘两个结合’的重要性,在工作和学习中绝不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党内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是一切行动的前提。”赤梦真、张雨晨、谭俊轩等同学在现场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实践教学让他们受益匪浅,并承诺会将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更好地应用到新时代民族复兴重任之中。
回顾英烈故事,传承英烈遗志,弘扬英烈精神。可以说,历史的印记、红色的丰碑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最好诠释,也是思政课最深刻最生动的教学素材。思政课是一门集政治性和学理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等于一体的课程。因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起来,借助历史事实、生动事例弥补理论教学、知识传授的抽象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岳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