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发布的《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减少。
但调查也发现,在越来越严格的时间限制下,由未成年人游戏需求衍生而来的租号服务甚至是诈骗频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存在技术手段失效的情况。一项调研发现,通过上网租号摆脱游戏时间限制成为一种常见策略。以“租号”为关键词查询百度指数,搜索峰值有规律地出现在周末、节假日前。购买携带公民信息、照片甚至视频的人脸资料,从而帮助租号平台解决人脸触发问题,形成更大规模的黑灰产业链。
因此,未来在继续严格落实防沉迷各项规定的同时,如何强化技术手段,堵上使用家长账号、租用其他成年人账号登录等绕过监管的漏洞,无疑是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需要游戏平台方和家长共同努力。
按照防沉迷新规,除了政策允许的时间,未成年人理论上是无法参与各类网络游戏的,但实际中还是有不少未成年人依然在规定时间之外玩得不亦乐乎。绕过监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未成年人花钱租用其他成年人的账号,另一种则是使用家长的账号登录。
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了当下一些游戏平台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仍存在安全漏洞,给了未成年人以及产业上下游利益方以可乘之机。这种现象不仅消解了防沉迷的努力,也给青少年用网带来了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比如网络诈骗。这一问题的出现,要求网游平台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扎牢扎紧防沉迷的篱笆,也要求监管部门加大对黑灰产业链的打击,铲除租号等行为的土壤。
另外,未成年人之所以能使用家长的账号登录,其实源于家长对自己账号登录的监管不够严格。对于网络游戏,不少家长往往存在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度,一种认为网络是洪水猛兽,千方百计地想着让孩子与网游保持绝缘;另一种则任之听之,甚至将网游当成了哄娃利器,只要孩子不吵不闹不耽误自己的事儿,网游世界任凭孩子驰骋。
这两种态度其实都欠妥。一方面,网游对很多未成年人而言不仅仅是娱乐,还是小伙伴间社交的共同话题与纽带之一,让他们彻底不接触网络游戏显然不现实。另一方面,将网游当成哄娃利器,虽可以一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保持安静,但殊不知已经在诱导促使其走上沉迷网游的道路。家长虽收获了一时的省事,但却可能牺牲掉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些问题所有家长都应该好好思考。
因而,家长不必对网络游戏谈虎色变,但也不能使自己成为防沉迷链条的薄弱环节。未成年人无论是通过租号玩网游,抑或使用家长的账号登录,都与家长没有尽到引导、监管职责有关。为此,家长应对孩子多些关心与监督,细心关注孩子的状态,及时与孩子沟通。家长也要树立好的榜样,避免手机游戏不离手,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示范。
(作者:夏熊飞,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