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六届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我身边的党员榜样】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全国高校思政网、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系列作品,通过稿件、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各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方面的积极探索、学习与创新,鼓励广大高校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增强使命担当,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充分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姜伯驹出生于数学世家,16岁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著名数学家江泽涵先生的助手。20世纪60年代初,25岁的姜伯驹运用后来被通称为“姜群”的概念,打破了拓扑学中不动点问题研究停滞多年的局面,引起国际同行瞩目。1978年以后,他将不动点理论与低维拓扑学结合起来,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尼尔森不动点猜测”。
从青春少年到知名学者,姜伯驹在付出了巨大努力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但在姜伯驹的心中,教书育人远比自己出成果更重要,“我的第一职责,就是教书和育人”。课堂上,姜伯驹严谨认真、循循善诱,学生们这样总结他的教学:精益求精、高屋建瓴、表述清晰、融会贯通、因材施教。
桑榆非晚,为霞满天。匆匆岁月不能改变姜伯驹对学生朴素真挚的爱,他用兢兢业业的教学诠释着为人师表的内涵。(资料整理:田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