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我们开启新征程,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时代需要。今日起,本报开设“弘扬工匠精神”栏目,讲述动人的“工匠故事”,介绍可学可敬的高技能人才典范,传播工匠技艺之美、精神之美;挖掘国内外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经验成效,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政策完善,提升工匠地位,让更多优秀的工匠竞相涌现。
4月27日,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表彰2891个集体和个人。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表彰注重推荐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363名高技能人才获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劳模、关爱劳动者,对弘扬工匠精神的倡导和要求一以贯之。
不久前,他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新时期,产业工人有了新使命
“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这样强调。此后,他又在多个场合提及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明确“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
对工人的新要求多次体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中。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工匠精神。2017年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指出,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现实中,产业工人绽放光芒的舞台愈加广阔。从更多中国技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到各类技能赛事和培训遍地开花,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到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奖励表彰,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为时代交响。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国工匠是重要助力
高凤林如今已是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曾先后攻克航天焊接领域内200多项难关。
十几年前,由16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AMS-02探测器项目遇到制造难题——焊接导致装备变形,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邀请高凤林解决,后者凭借精湛焊接技艺解决了这项国际难题。回首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一大批像高凤林一样的工人在关键制造工艺中取得突破。
高凤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要改变技术受制于人或落后于人的现状,要加强创新研究,也要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然而,近年来我国技能型人才难求。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约2000万人。与此同时,虽然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
在高凤林看来,技术工人总量短缺,高技能人才匮乏,是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面临的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随之发生变化。
“中国经济要迈上中高端,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首先要迈上中高端。”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进入下降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经济发展要从“向人口要红利”转为“向人才要红利”。
吕国泉表示:“再雄厚的资本必须由人来变成生产力,再先进的技术需要劳动者付诸实践才能落地。技能人才买不来,必须自己培养。大国工匠是技能人才的佼佼者,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能促进领域内整体技术水平提升。”
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工匠精神不可或缺
培养大国工匠是否有数量指标可参考?吕国泉认为,追求数量有失片面。“‘大国工匠’还没有统一的明确定义。我们认为,面向行业内,大国工匠要在技术上出类拔萃;面向全社会,大国工匠要在精神上起模范作用。”
高凤林持有类似看法:“‘顶天立地’是为‘工’,‘利器入门’是为‘匠’。工匠要有塑造产品品质的卓越技能,也要有精进、专注的良好风貌。”
“技艺高超但精神风貌差,不能称为大国工匠;精神风貌好但技不能服人,也不能称为大国工匠。”吕国泉认为,“术”和“道”统一才能构成完整的大国工匠形象。
为此,不仅要呼吁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还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让大国工匠激励各行各业的人爱岗敬业、不断磨练、改变浮躁心态。”高凤林说。
吕国泉称,经济发展需要大国工匠的高超技艺,社会进步需要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助于塑造良好社会风尚,这种影响更广泛、更久远。进入新发展阶段,实施‘十四五’规划期间,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工匠精神也有利于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氛围。视劳动为光荣、以社会进步为己任,这才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和平年代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前提。”高凤林说。(实习记者代小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