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教育兴则国家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英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又有哪些经验和启示?记者日前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朱永新。
光明网: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朱永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走出了一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道路,一条穷国办大教育的道路,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品质史无前例。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小学教育的普及率在60%左右,现在接近99.9%;中等教育的普及率从6%上升至50%;高等教育也实现了大众化,整个教育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从改革经验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从十三大报告开始,每一次党的报告都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未动摇。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也非常之快。改革之初,我国教育支出只有79.39亿元,到了2016年达3.89万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经费超过3万亿,增长数额以百倍计。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是改革开放40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我们从免除农村学费开始,然后到城市,最后在进入新世纪后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免费。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
第三,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曾面临区域之间教育差距较大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让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扭转。我们增加的教育经费开始优先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民族地区倾斜、向特殊困难的学生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些措施都让教育公平有了很大的进展。
2004年,国家开始启动两基攻坚计划,几年间投入一百多亿元,建设了8000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了农村学生上学难,路途遥远的问题。
第四,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段教育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一个短板,2001年,我国幼儿园只有11万余所,在园人数近2000万。经过学前教育的三年计划及第二个三年计划,2016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数量成倍增加。
高中段教育也进步明显。1990年,我国高中段的毛入学率是26%,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6.5%,提升了50多个百分点。一般来说,我们把这种在短期内大幅度提升的现象称之为跨越式发展,这也是中国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第五,全力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颁布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国家层面的新课程改革、民间层面的新技术改革、新教育实验等等,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中国的素质教育。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第六,教师队伍建设有了很大发展。1985年,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93年《教师法》通过,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且逐步提高,之后,国家还出台了广厦工程来解决的教师的住房问题。
在教师培训上,我们先后有百万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国培计划等等,做了很多工作。以小学教师为例,90年代,我国小学教师中拥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仅12.8%,到了15年已提升至93.79%,提升非常快。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取得了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光明网记者 李方舟 孙佳涵 张璋)
[责编:孙宗鹤]